查看原文
其他

晚霞迎客艳山冈 春雨吹花润醉乡

艾菲历奇 退休之后
2024-10-08

点击上面“退休之后”,关注我们!

退休之后,老年轻一代(40-65岁),或已经退休,或走向退休的路上,或期待退休。

年轻态,同理心,艾菲历奇,共谋福祉。

退而不休,瞻望未来,助人自助,创造价值。


本期人物

严水泉 老师


1945.2.26,出身上海,浙江绍兴人。

1962.1参军,南京军区6497部队,五好战士。

1968.3,复员上海无线电廿八厂,摸具工。

1978,评为黄浦区复员退伍军人积极分子。

1981、1982,仪表局先进工作者。

1983-1987,评为上海市仪表局技术革新能手。

1991,羊毛衫五厂,保卫科长。

1993,加入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任常务理事。

1997,上海市总工会,退休职工活动中心,任专职摄影師,记者,摄影班老师。

2012,从市总工会退下来了,老年大学老师还在教。

2015,荣获上海市中老年微视频展映奖。

2016,评为黄浦区优秀中共党员。

2018,领到了上海市老年教育兼职教师证书。


严老师自我介绍:视频 心系民俗 情洒沪中



晚霞迎客艳山冈 春雨吹花润醉乡

——访上海民俗摄影开拓者之一严水泉先生

作者:冯叔君

2021.1.27


人文摄影对准的是人类生活及其藴藏的思想文化,要想拍得出彩与美,那么最根本的当然是摄影家的思想高度和深度。严水泉先生就住在小区最高层,他还喜欢到楼顶,俯瞰远处,也许这就是摄影师的高度。


2021年1月周末的午后,艾可、加菲和我一起采访上海民俗摄影开拓者严水泉先生。当我们看到他的摄影作品时,我在雨中联想的影像都在他的照片中。


好的照片,不需要太多的诠释,翻开的那一刻,就能接收到美好的情绪信息。好的照片,能复写出眉梢眼角的爱和光圈中的温暖。好的照片能成为你朦胧心灵的复印机。当我与他交流时,他清朗的身形和健谈的言语,一下子让我感到——爱不曾说出,但始终都在,就在严水泉先生凝结在镜头中的民俗之爱。


春雨吹花

冯叔君

2021年1月28日

晚霞迎客艳山冈,

春雨吹花润醉乡。

清气只留磨镜石,

吟鞭蜡烛小儿王。


将军与士兵的对话


1962年严水泉先生当了兵,像雷锋一样,先当了汽车兵,也在连队做了其他工作。他最帅气的照片,就是他穿着军服的他!1992年冬天,严水泉先生偶然看到《中国摄影报》上有一则新闻,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将要成立,会长将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担任。


严老师(左一)当兵时代


看到这里,曾当过士兵的严水泉先生情不自禁地给张爱萍将军写起信来:想成为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的一员,并请《中国摄影报》总编转给张爱萍将军,不久他收到张爱萍将军的回信,将军在严水泉先生信上用红笔写四个大字:“当然可以”!


严老师(前排右一)当兵时代


1968年当了6年的士兵的严水泉先生依依不舍离开了部队,复员到无线电厂的他,当接将军的回信,此时特别激动,他向着北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严老师当兵时代 在连里出黑板报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于1993年成立了,严水泉先生成为首批会员,并当选常务理事。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是全球唯一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正式业务关系的摄影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的国家一级社会团体。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成立于1993年的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至今已拥有5万多名会员、50余万幅涉及全球近150个国家民俗的专题图片库、147个地方联络机构、60个会员之家、近百条采访创作线路,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全体会员以摄影为手段,自觉地投身记录、传播中国文化遗产的工作,以自己的行动促进人民对本土文化的信心、自尊和自豪,促进中国优秀文化融入世界多元文化共享的潮流。


严水泉先生从此与民俗摄影的视觉连成一线,记录令人心动的镜头中的民俗之爱,这民俗之爱的日记从黔东南开始,从此他从未停止对民俗之爱的承诺与诗意的诠释,他专注于人物情感表达的镜头语言,用细腻的镜头语言编织出一个制造记忆的影册。


苗寨风情之一


最打动人的,往往不是表象的纷杂,而是剥离后纯美无暇的爱的本质,用人心之爱,去凝成一张张照片。点亮他镜头中的民俗之爱的第一站是1994年他与季步德、蒋国粹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苗寨风情”三人摄影展。


苗寨风情之二


“苗寨风情”中有姊妹饭里的情意,苗族姊妹节被誉为东方最古老的情人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递着苗寨的真挚的情与爱。苗族姑娘传递爱的方式是含蓄的,有如闭月羞花,深藏花蕊。每年农历的三月十五姊妹节,男孩子们都会去女孩子的村寨,去和女孩子讨要五彩姊妹饭,哪怕只是一小点。


苗寨风情之三


当你迫不及待地打开女孩子送给你那香喷喷的五彩姊妹饭时,你的心跳将会急速加快;打开黛帕,糯米饭倘若放着一对筷子,则表示姑娘愿与成双成对。对待尚未成熟的爱情,姑娘们会摆上树叶或松针,暗示讨要绸缎或红线,得到这样的物示,小伙子毫不沮丧,谁都明白,红丝线最终将牵连起的会是什么。爱情在神秘中滋长,又如《诗经》里描绘的那样:"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视尔如,贻我握椒。"


丹巴咏叹调


单纯的拍照,也许是一时的冲动,单幅的照片,也许是瞬间的留念。但是,一位摄影师,倾其所学,为单纯的对象拍照;为单纯的她,付出他的所有。而且,这个过程,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漫长的十多年。


藏族姑娘仁青初


这蕴含其中的千言万语,该是如何至美动人:片刻的影像带来永恒的情谊,这就是镜头中的丹巴咏叹调。


严老师(右一)与仁青初


那就是严水泉先生与藏族姑娘仁青初的友情。说起丹巴女儿仁青初,严水泉先生立即打开话匣子。2007年,严水泉先生到四川丹巴县采风,偶遇一名藏族女孩叫“仁青初”,藏语的意思是“吉祥的海”,邀请上海客人到她家做客。


镜头中的仁青初


2008年严水泉先生带队28名老年大学学员及沙龙会员去丹巴采风,到丹巴山上仁仁青初家受到热情好客接待,并不收分钱,这纯朴的民风感动到了第一个亲历的人们。从此,她成了严水泉先生镜头中惦记中的人。


载歌载舞的仁青初


2009年大家决定把仁青初姑娘带出大山来到大上海共聚年会,这一故事打动了《新民晚報》的记者,在社会新闻栏登了一篇文章,由此,大山里的情谊传到了浦江之滨。每年严水泉先生都会资助贫困的她和她的家庭。缘分开始之初,仁青初不太说话,总低着头浅浅地笑。她的弟妹都在县城上学,但仁青初念完初一就辍学了。每天在田里干活,上山采药挣钱,作为家中老大,她最常对弟妹说的话就是“如果我也有书读就好了”。严水泉先生动员摄影沙龙中的会员支助仁青初家及仁青初她们三弟妹十几年,严水泉先生共带队去仁青初家五次,独自去了八次,让他们全上了大学,并顺利毕业,有了工作。


新民晚报的采访文章


或许是心想事成,当时,当她得知自己可以去乐山读中专时,别提有多兴奋了。2009年9月,她告别父母,乘上校车,一路颠簸来到乐山攻读3年电子商务专业。“我当上了团支书,还开始学电脑!”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仁青初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害羞了。2010年春节,严水泉先生和其他摄影师募集了一笔钱,送给女孩一台笔记本电脑。“学校里都是山里娃,可羡慕我了!”仁青初骄傲地说。


2010年6月底,严水泉先生一行人又出发了,“这回目的是专门接‘女儿’来”,来上海看世博会和“上海爸妈”。2010年7月8日,仁青初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最大的目的就是参观中国馆。她清晨6时去“抢票”,终于如愿。“太宏伟了!太宏伟了!”她反复说道。世博园里,仁青初换上藏族“行头”,在空地上即兴跳起美丽神秘的“锅庄舞”。一边跳一边清唱,华丽的服饰和翩翩舞姿引来游人驻足围观,外国游客纷纷端起了相机……“胆怯不复存在,仁青初长大了。”这是“上海爸妈”的一致想法。


仁青初在上海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丹巴的女儿担心着“上海爸妈”,而“上海爸妈”更坚守着他们的承诺,想在又一个十年之后,接已婚的仁青初和她的家庭来上海,看看海纳百川的上海。这就是镜头中的丹巴咏叹调:爱会传递、爱会沉淀在第一个人的心中。他的学生感动的说:“看完严老师的讲课,又一次被′仁青初‵的故事感动,这段故事听谢永来老师讲过,谢老师所拍的视频也很暖心,一个不知道“成都”、不知道‵上海′只知道′丹巴‵的藏族姑娘,就起源你们的‵搭节目′,改变了姑娘的人生,而且一直坚持下来,验证了严老师2009年相册里的四句话:一件善事,一段佳话,改变了仁青初的人生,改变了仁青初家的命运。摄影是瞬间的美,而你们记录了生活,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展现的是一种奉献和爱心,留下的是感动常在,十分难得!”


镜头中的大爱


严水泉先生荣获了很多荣誉,但其最自豪的是2016年在他71岁时荣获黄浦区优秀共产党员!曾经有这样一个少年,他经常躺在阳台上,什么也不做,伴随着夕阳的暖意做着天马行空的梦。


1962年17岁严水泉先生光荣地成为一个普通的军人,1968年他退伍后,当了一名普通的工人,开始了技术革新之路。1980年他拿起照相机,又成了一名普通的摄影爱好者……一个“普通的他”,但大爱无疆,用镜头捕捉到美、用心铺洒着爱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执行会长沈澈(中)和南疆喀什摄影家协会主席包迪(左)


镜头中的严水泉先生是孜孜不倦的,上世纪70到80年代的他是出了名的技术革新的能手,每年的五一,都是他领奖的日子。他没有著作等身,也并非科班毕业,却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创新了,在无线电领域,他会装收音机、电视机,也因他会装电视机,赢得现在的太太当时的芳心。


严水泉先生是一个不会停止人生的挑战,他1993年开始的摄影沙龙以采风摄影、摄像为主,为了便于交流,开始流行做视频,现在手机都可完成拍照、拍视频、修图、剪映视频,这一切给他的老伙伴的生活带来了新生。那些安静的日子给了他足够的耐心,让他获得了一种心灵的力量,一种关于美和情感的感知。


2018年他从上海总工会老年大学校长手中接过兼职教师证时,校长对他说,“你严水泉先生,可以在上海市任何一个老年大学去上课。” 严水泉先生上课之余,经常带领退休后的乐龄团队,分享快乐时光。


严老师退休之后还被评为优秀党员


严水泉先生经常带着他们深入藏区采风,摄影经验丰富,慧眼识得采风人员的长处,并能结合当地民风民情,聚集习俗,他带领团队采风长达20年,他本身就是一部有故事的好作品。


1993年不到50岁,到现在75岁,严水泉先生已成了"网红严水泉先生",他多了很多斜杠:Up主,票圈、美篇、新视频……但他的大爱还在传递,他再想引领老伙伴们30年!这处处透着优秀共产党员的光彩!


严老师在拍摄中


旅行摄影是严水泉先生心中美好的所在。作为一个合格的器材党和带着老年学员出外采风的旅游党,每次出发前准备装备肯定是头等大事。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提前一个月添置、准备各种相机、镜头以及附件,绝对不算早。往往这些装备,可以决定一次旅行能否给严水泉先生出色的体验和美好的回忆。


民俗作品欣赏之一


民俗作品欣赏之二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更好的旅行装备显然可以提升严水泉先生行摄过程的体验:他用所有的积蓄买了器材,摄影是严水泉先生的爱好,从胶卷到数码,从蔡司到佳能一直到大疆无人机,我们艾菲历奇徒步行都有他航拍的身影。因为热爱摄影,他过着简朴的生活;因为热爱摄影,他住在小区最高楼的最高的34层,傲视着豫园、外滩和南浦大桥……


因为他的孜孜不倦,他坚持着民俗摄影的抢救与保护。严水泉先生“民俗摄影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随着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兴起,民俗摄影越来越边缘化,越来越需要摄影家利用手中的相机和镜头去抢救、拍摄、挖掘、留存,通过摄影的方式充分发掘出民俗文化蕴含的自然伦理之美、纯朴人性之善,让人类关注真实生活,感受镜头之下民俗、民风、民情,全方位、多视角展现中国民俗历史文化、风俗习惯。


民俗作品欣赏之三


民俗作品欣赏之四


民俗作品欣赏之五


民俗作品欣赏之六


我们透过严水泉先生的捕捉,镜头里充满了热烈、红火的气息,和喜悦、神秘的格调,表现出人类与大自然天人合一、和睦相处的亲密关系。这种热情,也体现在他的组织能力,从1993年至今,他每年组织大家出一本摄影集,第一本集子隐含着他的镜头中的民俗之爱。


民俗作品欣赏之七


民俗作品欣赏之八


严水泉先生团队为艾菲历奇今年1月16日艾菲历奇徒步作了跟拍,老师们用电影方法来演绎四行仓库现场弾痕,很澎湃,这隐含着严水泉先生的军人情怀,敬礼!严水泉先生!


严老师团队制作的艾菲历奇徒步视频


艾菲历奇徒步活动中 严老师团队成员合影


从严水泉先生家出来,雨突然小了很多,但雨中的联想没有停止,我耳边响起“泉水叮咚”的歌声,严水泉先生就是一股泉水,一年四季叮咚流淌,泉水清澈,甘甜可口……江南的雨就是诗的泉水:


致水泉先生

冯叔君

2021年1月27日

踏游南市步高台,

几树红花伴雨开。

黄雀探头梢上望,

似知镜中水泉来。


↑↑↑ 严老师采访花絮 视频 ↑↑↑


(采访后记:采访完严水泉先生,我沉静下来思考,一个普普通通的严水泉先生50岁时候开始了他的摄影人生,59岁的我也该回顾我的人生,也该思索一下:我的退休生活!)


严老师(右二)与志愿者们



<历奇下半场 相关阅读>


复旦师生专辑

我的青春正当时 | 张德明教授访谈录(下篇)

我的青春正当时 | 张德明教授访谈录(上篇)

过传忠印象

沉浸在茫茫史料中,只争朝夕

横空出世,1960

豁然开朗话“解放”

体育老师的手风琴之缘

运气奶奶的芳华

游过长江,悟出遨游人生智慧

甜蜜蜜,从文学中汲取滋养

自律与好奇,是最好的养生


未来研究会专辑

岁月有痕,学者无疆

与哲学作伴,跑好人生马拉松

面向未来俱进,依然绽放精彩

边走边悟,老有所为

翻译家,解码未来学

今天,是昨天的未来


艺术家专辑

闲云伴散月 碧水映禅心

活到老,教到老

书写城市记忆,凝固爱的目光

心志腾飞 气韵生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退休之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